» 4231米兰体育 » 梓潼打造四川最大水稻制种“航母”为乡村振兴“加码赋能”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入手,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农业先导性支撑产业,以“智慧+科技”着力构建“一带两镇三区”(“一带”即现代种业发展示范带,“两镇”即黎雅和卧龙特色种业强镇,“三区”即智慧种业核心示范区、标准化水稻制种示范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倾力打造四川省最大优质水稻制种“航母”,为争创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县“加码赋能”。
智慧引领 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全镇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2万亩左右,其中最大连片区域在兰花、西安、马安3个村,面积有5000余亩,其余9个村发展水稻制种约7000亩,形成了水稻制种主导产业全覆盖、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说起水稻制种,黎雅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敬芳芳如数家珍。
近年来,梓潼县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着力提升以黎雅镇、卧龙镇为核心区域的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基础水平,园区水稻制种规模达2.38万亩,年产量达900余万公斤,产值突破1.2亿元。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心,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实现路网、水网、田网、电网、物联网、观光网、信息化网“七网”协调发展,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截至目前,建设园区高标准农田2万余亩、各类水利工程60余处、田间作业便道80公里、200亩以上种子生产基地15个。
围绕新品种培育、新装备研究、新技术试验、商业化育种体系,搭建“共享技术实验平台+知识产权+政策服务+人才服务+市场应用”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运用传感器、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自动化土壤、气象、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制定科学生产策略。
依托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管理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新增无人植保机等大中型作业机械369台,通过“链状式”“精准式”服务,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打造“工厂化育秧、集中式烘干”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年累计为制种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3.03万亩,机械化率达85%。
实行制种规范化管理。组织水稻制种龙头企业与制种村集体、大户等成立梓潼县稻香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户全覆盖开展集中连片水稻制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水稻制种,形成产业集群。
科技支撑 打造制种“航母”
卧龙镇总人口为13,000人,从事制种村民9000人左右。全镇目前共有水稻制种公司6家,发展高、中、低产各类品种10余个,亩产最高500余斤,最低200斤~300斤,水稻制种年产量约150万斤,年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
“现代制种不仅有政府补贴、6家保险公司投保,更重要的是制种科技含量增加了,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卧龙镇桂花村常职干部潘演力说。
近年来,梓潼县做足制种科技“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制种科技含金量。深入推进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四川西科种业等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成立梓潼县农博士工作站,与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联合成立“水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专家大院”,与川种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核心基地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等。该县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资金,高效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运用分子育种、基因重组等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叠盘暗化育秧技术、制种低温烘干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15项。在黎雅镇兰花村建设起了100亩育种基地,筛选高产、稳产优质水稻品种。
与此同时,梓潼县还狠抓品种测试评价能力和新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依托县种子管理站专业实验室和龙头企业对种子净度、饱满度等常态化开展检测。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建设观景平台、展销中心、水稻制种文化走廊和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全力打造集农业观光、产品销售、文化体验、吃住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为让制种这艘“航母”拥有更大的承载量,梓潼县还特别注重园区人才引进和资金保障,回引水稻制种农业技术专家42人、培育本土“文昌农博士”6名。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约6.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75亿元,2021年争取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项目奖补资金3000万元,为园区蓬勃发展增添了朝气与活力。
本文转载来源:中国改革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